The Monkey的悲剧内核:洛伊丝之死如何提升电影的情感深度

2025-02-24 12:13:19

电影《The Monkey》改编自斯蒂芬·金的短篇小说,以其荒诞滑稽的死亡场景而闻名。片中,由西奥·詹姆斯(饰演哈尔和比尔)、塔提阿娜·玛斯拉尼(饰演洛伊丝)、科林·奥布莱恩(饰演皮特)以及导演奥斯古德·珀金斯(饰演奇普)等演员精彩演绎的角色,大多数都以奇特而搞笑的方式死于这个受诅咒的玩具猴之手。然而,洛伊丝的死却令人意外地充满了情感重量,旨在深深触动观众。

在接受《完全电影》杂志采访时,玛斯拉尼详细解释了是什么让她的角色之死如此令人心碎。导演珀金斯没有试图让观众发笑,而是选择营造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,以确保洛伊丝的死在比尔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可信的引导力量。

玛斯拉尼表示:"电影的两个部分感觉截然不同,就像电影《野蛮人》那样,突然之间,一切都变了。作为一名观众,我的观影体验就是这样。看到故事的另一面很有趣:他们童年的后果,他们保持自我和僵化的方式。即使他们现在已经是成年人了,他们仍然被困住了。某些事情发生了,你知道,他们无法克服,这很有趣。就像一个很棒的比喻:‘被埋葬的东西会重新出现’。你压抑的东西只会以1000%的力量再次出现。这就是洛伊丝的教训;面对它,接受它,你无能为力——这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东西。天哪,她那连珠炮似的死亡?就像一部小说,太棒了。她在电影中不用语言就做了很多事。她身体非常灵活,她真是太棒了。观看那些(死亡)真的很有趣,但当我们拍摄洛伊丝的死亡场景时——我们拍了好几次——感觉完全不同。我们都觉得,‘这应该让你心碎,而不是让你发笑。’"

《The Monkey》中的许多死亡场景都可以说是闹剧。尤其是艾达阿姨的死法,简直荒唐至极。在她的日常生活中,她先是掉到鱼钩上,然后又不小心被点燃。这种荒诞感正是《The Monkey》获得正面评价的原因,每篇评论都强调了它的幽默。ScreenRant的梅·阿卜杜勒巴基将其描述为“几乎是欣喜若狂地完成了它的任务,并增添了趣味”。虽然阿卜杜勒巴基和其他评论员有时渴望看到更多严肃的内容,但洛伊丝的死正是他们想要看到的。

洛伊丝的死亡发生在一个非常长的连续场景中,她痛苦地死于动脉瘤破裂。鲜血从她的眼睛里流出来,她痛苦地尖叫着。与保龄球、蜂群和踩踏致死相比,她的死是基于现实的。洛伊丝的死感觉像是无论玩具猴是否参与都可能发生的事情。其他一切都是显而易见的荒诞,但洛伊丝的死尤其悲惨。它赋予了比尔对玩具猴的痴迷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重量。

如果洛伊丝的死哪怕有一丝喜剧的意味,那么整部电影都将是一场灾难。恐怖元素将会失效,因为它只不过是一出闹剧。通过渲染洛伊丝之死的重量,《The Monkey》确保了其情感冲击力。对所有相关方来说,这都是悲剧性的、痛苦的、毁灭性的。哈尔、比尔和普通观众都能感受到真正的悲伤。这部电影当然可以再多一些严肃的时刻,但洛伊丝的死正是叙事所需要的。

来源:《完全电影》